1. 顏料濃度與性能變化
某些有機顏料在低濃度時性能可能會顯著下降,這與其分散性、耐熱性及耐光性有關。例如:
顏料黃 155(PY155):在0.1% 的添加量時,其耐熱可達240°C,但當添加量降至0.01% 時,耐熱性則降至220°C 以下,這說明低濃度時顏料的熱穩定性可能會受到影響,導致應用限制。
此外,一次粒徑的不同也會影響顏料的性能,例如:
- 粒徑較大的顏料通常耐熱性、耐光性較好,但著色力較低。
- 粒徑較小的顏料著色力較強,但可能更容易受熱降解或耐光性下降。
這意味著即使是相同品種的顏料,根據粒徑不同,其應用效果可能會有顯著差異。
2. 與鈦白粉的相互影響
鈦白粉(TiO₂)是常見的白色顏料和增不透明劑,但在某些有機顏料體系中,鈦白粉的添加會影響顏料的耐候性。例如:
顏料紫 23(PV23):當與鈦白粉大量混合時,其耐候性會急劇下降,這是因為鈦白粉的光催化作用會加速PV23的降解,導致褪色或變色。這種現象在戶外耐候性要求高的應用(如汽車塗料或建築塗料)中特別需要注意。
這類顏料與鈦白粉共存時,應根據應用需求適當調整配方,以減少耐候性的下降。
3. 顏料在高溫環境下的影響
有機顏料的耐熱性是選擇顏料時的重要考量之一,尤其在高溫塑膠加工(如PC、PET)中,某些顏料可能會發生熱降解或溶解。
顏料紅 254(PR254):在PC(聚碳酸酯)加工溫度 320°C 時,該顏料可能會部分溶解,並轉變為螢光黃,這意味著在高溫加工時需要特別注意其耐熱極限,否則可能影響產品的色相和穩定性。
顏料黃 83(PY83):屬於聯苯胺類顏料,其耐熱性有限,不建議在超過 200°C 的製程中使用,否則可能會分解並產生不良影響。具體來說:
- 在240°C 持續 10 分鐘時,可以檢測到DCB(鄰氯聯苯胺)。
- 在200°C 持續 30 分鐘時,也能檢測出 DCB,這說明該顏料在較高溫度下可能存在潛在的分解風險,影響環保與安全要求。
這些案例表明,顏料的耐熱極限不僅與其結構有關,還需要考慮加工時間、環境條件及應用需求。
4. 載體的選擇與顏料相容性
顏料在不同的載體中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,甚至導致配色困難,若控制不當,可能會導致產品失效或商業損失。例如:
- 某些顏料在 PET、PC 等極性塑膠中可能會有微量溶解,影響顏色表現甚至導致遷移。
- 某些顏料的耐熱性在 PP、PE 中較好,但在 PVC 或 PU 可能會發生降解或變色,需要根據應用環境調整顏料選擇。
- 不同顏料的匹配問題:例如,某些高耐熱顏料在 PP 中表現良好,但在尼龍(PA)中可能會影響透明度或發生色相漂移,這對於需要精確配色的應用(如高端塑膠製品或工業塗料)會造成極大挑戰,甚至可能導致客戶退貨或索賠。
對顏料有興趣?
歡迎聯繫華翔,我們將提供最專業的諮詢與技術支援!
聯繫我們